2004年11月23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综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平安柯城 惠泽百姓
本报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王荣胜

  11月的柯城,秋意仍浓,橘子正红。繁华的街道、花园般的社区、如同城市的农村,无一不在述说这个城市的安康。去柯城的路上,和一名在杭州上大学的衢州小伙子聊天。他对记者说,毕业后一定要回到柯城,“不仅因为这个城市发展机会多,更因为她治安良好”。
  说起“平安”,柯城区区长金运成有这样两句话,一句是“为官一任,要确保一方平安”,另一句是“平安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正因如此,这名区长所经营的“平安柯城”绝不仅仅是发案率较低的柯城,而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综合素质提高、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稳固的柯城。他说,建设“平安柯城”要做的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着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平安建设体系,健全基层基础组织,以及培养一批有责任心并能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干部队伍。
  金运成告诉记者,在打造“平安柯城”的活动中,柯城已经尝到了甜头。现在,柯城已培养了一批重视社会稳定、重视平安建设的干部队伍,柯城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逐渐走进了良性循环的局面。而平安建设正有力地维护着柯城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为柯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亲历“平安柯城”的点滴故事,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与激情:随着法律进社区、民主法治村建设,民主和法治的精神逐渐在柯城群众心中扎根;随着五条城乡保障线的建设,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被一一消除;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一些治安薄弱环节得到解决;随着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群众和政府之间建成了沟通的桥梁……
    
  三十年的矛盾今朝化
  
2004年10月11日下午,柯城区沟溪乡碗窑村小学会议室。在宣布碗窑村两委真实运转之后,村干部集体站了起来,深深地向柯城区长金运成、区委副书记蔡晓春、区委常委人武部长盛建春等领导鞠了个躬,与会的碗窑村村民鼓掌了,一些老人热泪盈眶。30多年了,这个村的村民几乎没有向政府部门表示过任何谢意,但这天,他们的鞠躬、鼓掌和眼泪却发自内心深处。
  碗窑村原名“土碗社”。虽名为“社”,但从上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基本瘫痪至今。村里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正常的行政管理缺位;群众的生产资料、生活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户籍失管,身份定性不明确,部分群众没有身份证。“土碗社”历史遗留问题复杂,一直得不到妥善处理。
    2001年12月29日,衢州市区进行区划调整,沟溪乡划归柯城区管辖。随后,柯城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解决“土碗社”历史遗留问题协调指导小组。经过了2年零20天的艰苦努力,原“土碗社”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全面、稳妥的解决。“土碗社”正式更名为碗窑村,由沟溪乡党委、政府属地管理。
  对待人民来信来访问题,柯城区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在金区长的眼里,人民群众能够到政府反映情况,这是对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区之长,必须逐件认真办理,并举一反三。金区长要求区干部一定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现场办公,以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亲近感。今年,该区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包案、季度通报等各项制度。从今年8月中旬和10月中旬,柯城区对土地整理、土地征用、“城中村”改造和村级财务及基层组织与干部作风等方面引发的信访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成功化解了一批信访难题。1-10月份,仅柯城区区级领导就接待群众94批196人次,解决问题81件。
    法律敲开了百姓的家门
    11月12日,衢州柯城区紫荆社区的居民特别高兴。某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来到社区居委会,给大家解答法律疑难问题。而从这天起,以后的每个星期都有会有一两名律师定期来社区办公,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张大妈乐呵呵地说:“以后生活中碰到什么法律难题,不出家门就能解决了。”
  幸运不单单降临在紫荆社区。据悉,为了让法律服务和法律宣传更广泛、更直接、更方便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柯城区在今年6月建立了“法律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法律进社区”工作。该区还制定了相关文件,明确了“法律进社区”的10大内容和三大目标,规划了各个月份的具体工作,安排了“法律进社区”工作的联系部门和领导。由此,柯城区的“法律进社区”走上了有领导、有计划的规范化轨道。有关人士指出,柯城区卓有成效的法律宣传活动正在无形中增强着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不仅懂得遵纪守法,更具备依法维权的基本能力。同时将对社区群众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实现社区的平安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一张生动活泼的法律宣传画,一个逗人发笑的法制小品,一个催人泪下的援助故事,一次真实的案件审理……普法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亲切地走进柯城百姓的心中。今年3月20日,柯城法院巡回法庭在九华乡上浦村为一起赡养纠纷案开庭,当两名80多岁的老人与他们的7个儿子分别在简陋的原、被告席坐下时,围观的村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来自于法官为解决村民诉讼不便远道而来的诚心,更来自于旁听这起赡养案带来的启迪。今年6月,柯城区人民法院针对被判处缓刑、管制、单处罚金或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犯罪人,发出了社会服务令,责令他们在一定期限内,每月定期到社区至少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劳动。此举一出,不但整合了社会力量对失足少年的帮教,更教育了社区的其他未成年人。    
  恶性凶杀案一天就破
  2004年7月6日凌晨,柯城区华墅乡龙泉头村发生一起特大杀人焚尸案件,该村朱某一家三口惨遭杀害,并被焚尸。由于案发地在柯城、衢江、江山交界处,地域偏僻,加上现场遭焚烧损坏严重,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极度缺少,而且被害人生前为人老实,邻里关系和睦,无突出矛盾和疑点,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但柯山公安分局民警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命案必破”的决心和信心,在次日就将犯罪嫌疑人朱某和吴某在柯城区华墅乡抓获。
  柯城区地处衢州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聚集,治安形势复杂。2001年到2003年,衢州市的民警人均破案2.62起,而柯城区民警人均破案则达7.18起。今年该区先后开展了“破案追逃”、“反盗抢”、“百日攻坚大会战”等20多个专项行动,各类刑事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柯城区着力于不安定因素的及时排查。今年2月以来的大排查中,共计排查不安定因素365件,化解各种矛盾118件,共发现违法犯罪线索70条,查破刑事案件346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298人,抓获逃犯19名。
  在创建“平安柯城”过程中,柯山公安分局航埠派出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去年开始启动“三级联创筑平安”工程,由公安派出所、镇政府、村实行三级联动治安防范。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据介绍,今年柯城区将在农村全面铺开“三级联创”。
    防汛演习在农村进行
  今年6月25日,衢州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防汛抢险实战演习在柯城区姜家山乡三山村的后塘水库拉开序幕。在演习中,乡三山村的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自救课。
  在建设“平安柯城”工作中,“安全”两字始终悬在柯城各部门负责人的心中。今年以来,该区针对治安事件、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卫生疾病、森林火灾五大类编制和完善了15个处置预案,并配合市有关单位,进行了巨化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在黄家乡组织开展了《柯城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在航埠镇进行了保畅通演练。
  同时,柯城区各级党委、政府将安全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对矿山行业、砖瓦行业、危险化学品行业,取缔土锅炉、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等进行了9次专项检查,完善了辖区内各企业安全网络建设,使各自职责更加明确,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为柯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安全的生产环境。另外,该区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对白酒作坊、调味品生产经营企业、制水企业、农村和学校食品卫生等领域的专项整治,确保了群众的食品安全。
  在建设“平安柯城”工作中,“安全”两字始终悬在柯城各部门负责人的心中。而在柯城干部群众之中口碑很好的区长金运成,不仅有着维护社会稳定保平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有心系群众的深厚百姓情结,同时让人折服的是他的一整套做群众思想工作、敢于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本领和办法。也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带领下,柯城区的难题被一一解决。